本 科 课 程 教 学 大 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中文 | 智能与救护 | |||||||
英文 | Intelligence and rescue | ||||||||
课程编码 |
| 课程大类 | 普通课程 | ||||||
课程体系 | 通识教育课 | 课程分类 | 创新创业类课程 | ||||||
课程群类别 |
| ||||||||
学分 | 总学时 单位:学时/周 | 理论 | 实验 学时 | 普通实践学时 | 集中性实践 教学学时 | ||||
课内学时 | 课外学时 | ||||||||
2 | 32 | 16 | 8 | 8 |
|
| |||
课程负责人 | 姓名 | 工号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历/学位 | |||
刘捷 | 90292 | 男 | 1978.01 | 副教授 | 研究生/硕士 | ||||
其他主讲教师 | 龚根华 | 004632 | 男 | 1974.6 | 副教授 | 本科/硕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授课方式 | 混合式授课 | ||||||||
开课单位 | 信息工程学院计算中心 | ||||||||
面向专业 | 面向全校各专业 | ||||||||
先修课程 | 大学计算机 | ||||||||
课程关键词 | VR、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救护平台 | ||||||||
二、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 材 | 《人工智能简史》尼克(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工智能的未来》Ray Kurzweil (浙江人民出版社); 《沉浸感:不可错过的虚拟现实革命》张以哲(电子工业出版社); 《虚拟现实:万象的新开端》Jaron Lanier 中信出版社 《大数据基础与应用》吕云翔、钟巧灵(清华大学出版社) 《为数据而生》周涛(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参 考 书 | 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工作手册 |
参考网站 |
|
三、课程目标(含德育目标)
目标1 | 通过线上视频学习、线下体验VR智能救护培训平台,完成救护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配套讲解人工智能、大数据、VR的概要、发展和应用前景,加深学生对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团队协作的理解与应用。 |
目标2 | 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扩展学生对不同领域知识面的了解,掌握多学科融合组建团队的原因、意义、组建形式,最后通过初级救护员的培训考核,拿到救护员证书。 |
目标3 |
|
目标4 |
|
目标N |
|
(注:课程目标要兼顾 “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导”三方面的目标)
四、本课程培养的能力
学科知识 | 问题分析能力 | 解决问题能力 | 创新能力 | 研究能力 | 使用现代工具 | 沟通能力 | 团队协作能力 | 国际视野 | 职业规范 | 终身学习能力 | 其他 |
√ | √ | √ | √ | √ | √ |
| √ |
|
|
|
|
(注:选择若干项在下面的空格里打勾“√”)
五、课程简介
中文 简介 |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和科技革命的双重机遇下,多学科交叉融合催生出教育模式新变革。如何培养多学科融合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本课程以现有的全国首创VR智能救护培训平台为例,结合信息工程学院特色,引导学生将医学与大数据、VR、人工智能相结合,组建多学科合作团队,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 |
英文 简介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der the dual opportunities of "healthy China"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has brought forth new changes in education mode.How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This course takes the existing national pioneering VR intelligent ambulance training platform as an example, and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o guide students to combine medicine with big data, VR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form a 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team, aim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ability. |
六、教学内容及其课程目标支撑关系
章节 顺序 | 章节名称 | 课时 | 知识点 | 支撑 关系 |
1 |
大数据概要、发展、前景 | 4 | 大数据定义、理念及应用 | ① |
2 | VR概要、发展、前景 | 4 | VR定义、理念及应用 | ① |
3 | 人工智能概要、发展、前景 | 4 | 人工智能定义、理念及应用 | ① |
4 | 多学科合作团队的组建 | 6 | 组建的原因、意义、示例 | ① ② |
5 | 线上课程急救的主要技术 | 6 | 救护员课程的原则与理论 | ① ② |
6 | VR智能救护培训平台的体验 | 8 | 救护员课程核心内容演示与操作 | ① ② |
七、课程思政目标及其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 目标 | 教学设计 |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科技兴国意识 |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技是贯穿始终的不竭动力。国家近几年的科技力量快速发展,作为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学习到更多的人工智能、大数据、VR登前沿技术,感受祖国的强大力量,不断进行自主科技创新,,为祖国的发展,实现科技兴国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
培养乐于助人的社会责任感 | 通过对于急救课程的学习,鼓励志愿救护,挽救生命,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主义风尚,提高人民的安全与幸福感,对于全面落实习总书记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实现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和幸福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
培养健康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 结合多学科合作团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接触学习不同方面的知识,拥有看待事物的大局观,有效提高群众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八、课程目标评价方法
(一)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 考核来源 | 合计 | |||||
课堂考勤和课堂活动 | 平时作业和测验 | 线上理论考核 | 线下实操考核 |
|
| ||
目标1 | 10 | 10 | 40 | 40 |
|
| 100 |
目标2 |
|
|
|
|
|
|
|
目标3 |
|
|
|
|
|
|
|
目标4 |
|
|
|
|
|
|
|
目标N |
|
|
|
|
|
|
|
(注:请选择若干考核来源,并在对应的课程目标中填上分数,考核来源可以由随堂测验、期中考试、课堂讨论、课堂报告、文献阅读、小组作业在线学习、在线讨论、实验项目、期末考试等中的若干种组成)
(二)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 评分标准 | 合计 | ||||
85-100 (A) | 75-84 (B) | 62-74 (C) | 60-61 (D) | 0-59 (E) | ||
目标1 | 完整通过初级救护员证书的考核,在实操练习过程中表现优异,课堂上表现活跃,能够对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 通过初级救护员证书的考核,在实操练习过程中操作基本正确 | 基本掌握初级救护员需要学习的内容,练习过程中有少许错误,能够救通过考核 | 掌握了一部分救护知识,操作时会出现较明显的错误,勉强通过救护员证书的考核 | 只了解少部分救护知识,没有合格通过救护员证书的考核 | 100 |
目标2 |
|
|
|
|
|
|
目标3 |
|
|
|
|
|
|
目标4 |
|
|
|
|
|
|
目标N |
|
|
|
|
|
|
九、审核意见
执笔人 |
| 执笔人联系电话 |
|
课程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审核意见 |
签名: 年 月 日 | ||
论证专家意见 |
签名: 年 月 日 | ||
系审核意见 |
签名: 年 月 日 | ||
学院审核意见 |
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
1
南昌大学教务处 COPYRIGHT 2013-2014 ALL Right Reserved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 电子邮件:jwchusubn@ncu.edu.cn
技术支持:江西宁伟科技有限公司